擦亮地标“金名片” 铸造共富“金钥匙” 宁波实施三大集成改革推动地理标志富农
来源: 办公室
发布日期: 2022- 09- 15 09: 52
字体:[
]

为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委、宁波市委关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、先行市重大改革工作部署,宁波紧紧抓住地理标志这张“金名片”,通过实施三大集成改革举措,铸造共富“金钥匙”。截止目前,全市拥有地理标志60件,总量持续位居全省第一、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。其中21件地理标志产值等级亿元以上,从业人员超过万人的16件,地理标志已成为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、推进乡村振兴、促进共同富裕的有力支撑。

一、政策集成,推动制度体系创新

一是坚持政策引领。将地理标志工作纳入市委共同富裕先行市、宁波市现代社区建设等重大改革、重点攻坚清单事项,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,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。出台《宁波市高水平推进地理标志富农集成改革工作方案》,构建起从申请注册、运用促进、品牌推广、产业发展、维权保护等全链条制度体系。

二是创新项目管理。在全省率先出台《宁波市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实施方案》《宁波市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实施指引》,以项目管理方式促进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作提质增效。2021年,4个地理标志纳入首批市级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项目,获得补助资金160万元。其中“象山柑橘”列入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项目。

三是完善工作体系。以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为架构,建立地理标志工作会商机制,今年专门成立8个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,形成了市县联动、部门协同、条抓块统、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格局。建立地理标志宣传推广机制,今年以来,市级层面已在央视中文国际、中央广播电台英语环球节目等推出全媒体系列报道,不断扩大地理标志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
二、数据集成,推动监管机制落地

一是建立申请绿色通道。争取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,借助国家知识产权局宁波商标业务窗口,畅通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申请“绿色通道”,全面推广电子申请系统,实现宁波地理标志申请、审查进一步提速。

二是完善挖潜培育机制。整合市域地理标志综合数据,实现地理标志数据、使用主体信息、产业产值等数据连通共享,依托品牌指导服务站,深入挖掘地域资源和特色产品,形成完整的地理标志申报梯队。2021年以来,全市新申报地理标志12件、新获注册7件。

三是升级质量管控机制。实施地理标志产品“一物一码”、地理标志授权户“一户一码”,实现从“农田到餐桌”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管控。目前宁波市半数以上地理标志产品贴上防伪溯源码,纳入“浙食链”溯源管理的“专用标志”使用主体达240家。

四是健全维权保护机制。筑实地理标志强保护严保护堤坝,着手“浙江知识产权在线”“浙食链”“浙品码”等系统地理标志相关业务协同应用,建立起地理标志全周期监督保护措施。建立侵权假冒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,强化农特产品展览会等商贸流通领域地理标志维权援助服务。2021年以来,检查“专用标志”使用企业、市场、电商平台、大型超市共494家(个),责令整改问题6个,立案3件。

三、跨界集成,推动产业融合发展

一是推进“地理标志+产业”。以数据共享为基础,建立地理标志产业协作联盟,发挥领军企业“头雁”引领作用,带动整个产业发展。以“象山柑橘”为例,县内4家柑橘加工企业有效联接全县近2000户橘农,同时上线公益性微商城,建成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中心、电商服务站,实现全产链产值10亿元,地理标志打通了一二三产业,促进了产业的融合发展。

二是推进“地理标志+文化”。推动地理标志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、历史文化传承有机融合,全市已建“黄古林草席”“慈城年糕”“鄞州雪菜”主题博物馆8个;奉化区连续举办水蜜桃文化节,带动赏花经济、乡村旅游。全市相继举办农民丰收节、乡村旅游节、中国开渔节等节庆活动,深化地理标志文化内涵,推动地理标志品牌建设。

三是推进“地理标志+就业”。鼓励龙头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贫困户,发挥地理标志精准扶贫作用。“余姚榨菜”作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和块状经济,解决就业8万余人。“象山白鹅”带动对口帮扶地区以及国内近20个省份3000余户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,户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。“奉化水蜜桃”扎根文成开展山海协作产业帮扶,预计带动当地每亩产值由原来的4000元增至2万元左右。

四是推进“地理标志+金融”。推动地理标志与资本市场对接,鼓励金融机构研发适合地理标志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,目前已推出地理标志侵权保险、地理标志物流损耗、地理标志申请补偿等特色保险产品,已办理相关保险9笔,累计保障额度84万元,惠及主体2000余家。地理标志质押融资惠及涉农主体600多家,其中“奉化雷笋”获得1亿元集体授信额,为271户农户解决了融资难问题。

作者: 资源来源:宁波市局 文号:

擦亮地标“金名片” 铸造共富“金钥匙” 宁波实施三大集成改革推动地理标志富农

来源: 办公室 发布日期: 2022- 09- 15 09: 52 字体:[ ] 浏览次数:( )

为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委、宁波市委关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、先行市重大改革工作部署,宁波紧紧抓住地理标志这张“金名片”,通过实施三大集成改革举措,铸造共富“金钥匙”。截止目前,全市拥有地理标志60件,总量持续位居全省第一、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。其中21件地理标志产值等级亿元以上,从业人员超过万人的16件,地理标志已成为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、推进乡村振兴、促进共同富裕的有力支撑。

一、政策集成,推动制度体系创新

一是坚持政策引领。将地理标志工作纳入市委共同富裕先行市、宁波市现代社区建设等重大改革、重点攻坚清单事项,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,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。出台《宁波市高水平推进地理标志富农集成改革工作方案》,构建起从申请注册、运用促进、品牌推广、产业发展、维权保护等全链条制度体系。

二是创新项目管理。在全省率先出台《宁波市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实施方案》《宁波市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实施指引》,以项目管理方式促进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作提质增效。2021年,4个地理标志纳入首批市级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项目,获得补助资金160万元。其中“象山柑橘”列入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项目。

三是完善工作体系。以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为架构,建立地理标志工作会商机制,今年专门成立8个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,形成了市县联动、部门协同、条抓块统、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格局。建立地理标志宣传推广机制,今年以来,市级层面已在央视中文国际、中央广播电台英语环球节目等推出全媒体系列报道,不断扩大地理标志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
二、数据集成,推动监管机制落地

一是建立申请绿色通道。争取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,借助国家知识产权局宁波商标业务窗口,畅通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申请“绿色通道”,全面推广电子申请系统,实现宁波地理标志申请、审查进一步提速。

二是完善挖潜培育机制。整合市域地理标志综合数据,实现地理标志数据、使用主体信息、产业产值等数据连通共享,依托品牌指导服务站,深入挖掘地域资源和特色产品,形成完整的地理标志申报梯队。2021年以来,全市新申报地理标志12件、新获注册7件。

三是升级质量管控机制。实施地理标志产品“一物一码”、地理标志授权户“一户一码”,实现从“农田到餐桌”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管控。目前宁波市半数以上地理标志产品贴上防伪溯源码,纳入“浙食链”溯源管理的“专用标志”使用主体达240家。

四是健全维权保护机制。筑实地理标志强保护严保护堤坝,着手“浙江知识产权在线”“浙食链”“浙品码”等系统地理标志相关业务协同应用,建立起地理标志全周期监督保护措施。建立侵权假冒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,强化农特产品展览会等商贸流通领域地理标志维权援助服务。2021年以来,检查“专用标志”使用企业、市场、电商平台、大型超市共494家(个),责令整改问题6个,立案3件。

三、跨界集成,推动产业融合发展

一是推进“地理标志+产业”。以数据共享为基础,建立地理标志产业协作联盟,发挥领军企业“头雁”引领作用,带动整个产业发展。以“象山柑橘”为例,县内4家柑橘加工企业有效联接全县近2000户橘农,同时上线公益性微商城,建成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中心、电商服务站,实现全产链产值10亿元,地理标志打通了一二三产业,促进了产业的融合发展。

二是推进“地理标志+文化”。推动地理标志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、历史文化传承有机融合,全市已建“黄古林草席”“慈城年糕”“鄞州雪菜”主题博物馆8个;奉化区连续举办水蜜桃文化节,带动赏花经济、乡村旅游。全市相继举办农民丰收节、乡村旅游节、中国开渔节等节庆活动,深化地理标志文化内涵,推动地理标志品牌建设。

三是推进“地理标志+就业”。鼓励龙头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贫困户,发挥地理标志精准扶贫作用。“余姚榨菜”作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和块状经济,解决就业8万余人。“象山白鹅”带动对口帮扶地区以及国内近20个省份3000余户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,户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。“奉化水蜜桃”扎根文成开展山海协作产业帮扶,预计带动当地每亩产值由原来的4000元增至2万元左右。

四是推进“地理标志+金融”。推动地理标志与资本市场对接,鼓励金融机构研发适合地理标志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,目前已推出地理标志侵权保险、地理标志物流损耗、地理标志申请补偿等特色保险产品,已办理相关保险9笔,累计保障额度84万元,惠及主体2000余家。地理标志质押融资惠及涉农主体600多家,其中“奉化雷笋”获得1亿元集体授信额,为271户农户解决了融资难问题。

作者: 资源来源:宁波市局 文号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