椒江“政+企”双引擎打造共同富裕样板市场
来源: 办公室
发布日期: 2022- 09- 28 10: 13
字体:[
]

为积极响应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要求,椒江区局积极引导台州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——农港城,发挥农批市场优势和枢纽辐射作用,把市场发展与帮扶脱贫紧密结合,用好“政府+企业”双引擎,持续发力打造“共同富裕”样板市场。目前,已促成农港城助销四川色达对口扶贫地区的白萝卜、蒜薹、粑粑柑、丑八怪等15类农副产品超7500吨,台州北部山区、大陈岛及本地自产自销农副产品5.06万余吨,帮扶销售额9757万元。

一、打响“东西协作”品牌,加推帮扶“助燃剂”

一是选定产品推品牌。针对四川对口扶贫地区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的状况,该局与农港城、援川工作组多次前往四川农产品产地开展考察交流,精准选定对当地农民致富具有带动作用的特色产品,形成帮扶需求清单进行对口合作。目前,已选定当地脱贫户种植的“羌地圣果”和县“农业金名片”青脆李为重点合作产品,签订战略合作协议。

二是产销链接拓销路。发动市场经营户与四川当地农户、专业合作社、加工工厂建立紧密的产销链接,采用包地种植、订单生产、合同销售等方式,保障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。同时对初级农产品进行深加工,提升农产品附加值,进一步提高扶贫地区农产品品牌价值及美誉度。仅青脆李单品,三年来农港城已累计助销1400多吨,销售额1400多万元,帮扶1000余户脱贫户受益。

三是打造标准助孵化。协助农港城成立农产品专家团队、经纪人团队,实行一条龙帮扶,通过专家坐诊、技术指导、种植分享会等形式,对对口地区农产品在基地管理、产品种植、运输包装、品牌打造等环节,统一管理流程,统一生产标准,统一产品形象,助推四川农产品品牌培育、孵化。

二、搭建“多元一体”舞台,奏响帮扶“大合唱”

一是政府牵头强帮扶。一方面,举办对口帮扶地区产品推介会,组织经营户赴产地参加农产品交易会、水果节等展销活动,推介四川果蔬,带动体验式销售;另一方面,全面拓展大陈黄鱼线上线下流通渠道,促成国信(台州)渔业有限公司、市场达成合作,设立定点专区销售,同时借助市场内电商、配送企业资源,实现大陈黄鱼标准化运输与贮存。入驻市场以来,国信渔业实现大陈黄鱼销售600余吨,销售额5000余万元。

二是市场主体促帮扶。立足多点联动,将市场化帮扶作为重点工作,加强对农港城商户的帮扶共富宣传,通过发挥社会力量的广泛性和灵活性,形成社会化、市场化、自主化帮扶格局。先后培育出一批以月林果业、学利果业等市场大户为代表的消费帮扶经营户,深入对口地区种植基地开展产业帮扶,实行订单模式,保障农民利益,其中月林果业持续3年助销青脆李,被列为椒江区消费扶贫产品定点企业。

三是精准纾困助帮扶。加强与农港城投资方区城投、市供销社及财政等相关部门顶层之间的沟通协调,明确对商户实行应减尽减的纾困减免政策,缓解商户摊位租金压力。截至8月底,农港城已落实减免租金1600余万元,共有700余户市场商户受优惠。同时,引入金融力量,与浙江泰隆银行、路桥农商银行、邮储银行等开展深度合作,以“金融杠杆”撬动“脱贫杠杆”,目前共为商户争取4.5亿元贷款授信额度,有效破解资金瓶颈。

三、把脉“枢纽堵塞”症结,走好帮扶“共富路”

一是发挥市场集成力。依托农港城大市场、大平台、大流通的优势,拓宽农产品市场流通渠道,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。针对本地菜农蔬菜滞销难题,在市场内专门开辟了免费的农民自产自销区,制作指示牌、引导牌,协助开展宣传推介和展销促销。对入场的本地菜农,一律免收摊位费及交易费;对本地蔬菜合作社车辆进场,减免车辆进场费。1-8月份,已累计协助本地菜农蔬菜、水果、菌菇等本地农产品达5万多吨,其中销售台州葡萄744.8吨,西瓜1706吨,桔子684吨。

二是发挥线上推广力。通过微信公众号、网站、市场显示屏等渠道,宣传帮销产品、发布工作动态、讲好致富故事。对接浙江日报、浙江新闻、浙江省万村联网、台州日报等媒体平台,加强农产品特色宣传、品牌宣传,打响四川优质果蔬在台州当地知名度市场。同时,搭建台州首个涉农电商产业园,入驻企业21家,重点培育龙头生鲜电商平台“厚米生活”,让四川果蔬搭上电商推广消费帮扶“顺风车”,通过线上APP下单、线下生鲜配送服务,走进台州中小餐饮店。

三是发挥配送支撑力。引进“乐禾配送”“窝里宅”“正斌超市”“华联”“顺记餐饮”等生鲜配送公司30余家,通过冷链物流、加工配送、预制菜制作、中央厨房等方式,拓展四川农产品在台州地区的销售市场,将农产品保质保量地送到千家万户。

椒江“政+企”双引擎打造共同富裕样板市场

来源: 办公室 发布日期: 2022- 09- 28 10: 13 字体:[ ] 浏览次数:( )

为积极响应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要求,椒江区局积极引导台州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——农港城,发挥农批市场优势和枢纽辐射作用,把市场发展与帮扶脱贫紧密结合,用好“政府+企业”双引擎,持续发力打造“共同富裕”样板市场。目前,已促成农港城助销四川色达对口扶贫地区的白萝卜、蒜薹、粑粑柑、丑八怪等15类农副产品超7500吨,台州北部山区、大陈岛及本地自产自销农副产品5.06万余吨,帮扶销售额9757万元。

一、打响“东西协作”品牌,加推帮扶“助燃剂”

一是选定产品推品牌。针对四川对口扶贫地区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的状况,该局与农港城、援川工作组多次前往四川农产品产地开展考察交流,精准选定对当地农民致富具有带动作用的特色产品,形成帮扶需求清单进行对口合作。目前,已选定当地脱贫户种植的“羌地圣果”和县“农业金名片”青脆李为重点合作产品,签订战略合作协议。

二是产销链接拓销路。发动市场经营户与四川当地农户、专业合作社、加工工厂建立紧密的产销链接,采用包地种植、订单生产、合同销售等方式,保障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。同时对初级农产品进行深加工,提升农产品附加值,进一步提高扶贫地区农产品品牌价值及美誉度。仅青脆李单品,三年来农港城已累计助销1400多吨,销售额1400多万元,帮扶1000余户脱贫户受益。

三是打造标准助孵化。协助农港城成立农产品专家团队、经纪人团队,实行一条龙帮扶,通过专家坐诊、技术指导、种植分享会等形式,对对口地区农产品在基地管理、产品种植、运输包装、品牌打造等环节,统一管理流程,统一生产标准,统一产品形象,助推四川农产品品牌培育、孵化。

二、搭建“多元一体”舞台,奏响帮扶“大合唱”

一是政府牵头强帮扶。一方面,举办对口帮扶地区产品推介会,组织经营户赴产地参加农产品交易会、水果节等展销活动,推介四川果蔬,带动体验式销售;另一方面,全面拓展大陈黄鱼线上线下流通渠道,促成国信(台州)渔业有限公司、市场达成合作,设立定点专区销售,同时借助市场内电商、配送企业资源,实现大陈黄鱼标准化运输与贮存。入驻市场以来,国信渔业实现大陈黄鱼销售600余吨,销售额5000余万元。

二是市场主体促帮扶。立足多点联动,将市场化帮扶作为重点工作,加强对农港城商户的帮扶共富宣传,通过发挥社会力量的广泛性和灵活性,形成社会化、市场化、自主化帮扶格局。先后培育出一批以月林果业、学利果业等市场大户为代表的消费帮扶经营户,深入对口地区种植基地开展产业帮扶,实行订单模式,保障农民利益,其中月林果业持续3年助销青脆李,被列为椒江区消费扶贫产品定点企业。

三是精准纾困助帮扶。加强与农港城投资方区城投、市供销社及财政等相关部门顶层之间的沟通协调,明确对商户实行应减尽减的纾困减免政策,缓解商户摊位租金压力。截至8月底,农港城已落实减免租金1600余万元,共有700余户市场商户受优惠。同时,引入金融力量,与浙江泰隆银行、路桥农商银行、邮储银行等开展深度合作,以“金融杠杆”撬动“脱贫杠杆”,目前共为商户争取4.5亿元贷款授信额度,有效破解资金瓶颈。

三、把脉“枢纽堵塞”症结,走好帮扶“共富路”

一是发挥市场集成力。依托农港城大市场、大平台、大流通的优势,拓宽农产品市场流通渠道,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。针对本地菜农蔬菜滞销难题,在市场内专门开辟了免费的农民自产自销区,制作指示牌、引导牌,协助开展宣传推介和展销促销。对入场的本地菜农,一律免收摊位费及交易费;对本地蔬菜合作社车辆进场,减免车辆进场费。1-8月份,已累计协助本地菜农蔬菜、水果、菌菇等本地农产品达5万多吨,其中销售台州葡萄744.8吨,西瓜1706吨,桔子684吨。

二是发挥线上推广力。通过微信公众号、网站、市场显示屏等渠道,宣传帮销产品、发布工作动态、讲好致富故事。对接浙江日报、浙江新闻、浙江省万村联网、台州日报等媒体平台,加强农产品特色宣传、品牌宣传,打响四川优质果蔬在台州当地知名度市场。同时,搭建台州首个涉农电商产业园,入驻企业21家,重点培育龙头生鲜电商平台“厚米生活”,让四川果蔬搭上电商推广消费帮扶“顺风车”,通过线上APP下单、线下生鲜配送服务,走进台州中小餐饮店。

三是发挥配送支撑力。引进“乐禾配送”“窝里宅”“正斌超市”“华联”“顺记餐饮”等生鲜配送公司30余家,通过冷链物流、加工配送、预制菜制作、中央厨房等方式,拓展四川农产品在台州地区的销售市场,将农产品保质保量地送到千家万户。